
寫故事的三種經典框架
Nov 30. 2020
銷售之前,你學會說一個動人的故事了嗎?
一個動人的故事勝過千言萬語。
國際知名演說教練道格.史蒂文森(Doug Stevenson)曾提到:「說故事可以豐富你的簡報,幫助大家了解且接受一個新的想法或方案,更能讓抽象概念變得真實且有意境,幫助聽者內化吸收你所傳遞的訊息。」
這邊小編整理了三種常見的故事經典框架:
衝突、行動、結局
美國作家傑里.克里弗(Jerry Cleaver)說過,形式最純粹的故事僅僅包括三個要素:衝突、行動、結局。
比如一個人遇到麻煩,這是衝突;他必須去解決麻煩,這是行動;最後他成功或失敗了,這是結局。
其中衝突的部分來自於「渴望+障礙」,衝突未必是你爭我奪、生死交關的驚心場面,衝突未必只以「顯性」的外在方式存在,一場表面平靜卻暗潮洶湧的對話,可能就是個會讓讀者驚心的衝突。表面上看起來好像沒事,但底下一來一往之間卻也是波濤四起。
起、承、轉、合
中國傳統文學認為,講好一個故事需要「起承轉合」四個步驟。
-
「起」現況預示,引發興趣
-
「承」冒險成長,進入核心
-
「轉」衝突挫折,預備高潮
-
「合」重整解決,圓滿結尾
「起」的重點是:引發讀者的興趣,讓人想要繼續看下去。要先說明「現況」,讓讀者知道主角的情況與他所處世界的模樣。接著要由現況「預示」主角可能將面臨的麻煩,讓讀者大致知道故事可能的變化、主角的目標。
「承」的重點是:藉由事件的觸發與處理,帶讀者進入故事核心。在讀者被預示之後,我們便要讓麻煩事件真的發生,讓主角冒險、面對與解決,伴隨著事件解決而來的,便是主角的成長。
這一個順利的過程,就是讓主角目標/故事主題的正確性在讀者心中確立。
「轉」的重點是:藉由相反的情況,製造起伏,形成戲劇張力,為最後的「重申主題」做好準備。要轉換角度,讓讀者知道主角就算處境改變,但他的目標依然不會動搖!
之前的「承」是讓主角面對問題、解決成長,彰顯了目標與主題。
而「轉」便是要否定主角的目標,藉此質疑主題。而最直接的方式便是讓主角遭遇「衝突與挫折」。主角遇上無法解決的問題,甚至被難題給打倒,將主角至於「困境」之中,考驗他對目標的決心。(也考驗主題的正確性)
「合」的重點是:由「負面」轉回「正面」,讓故事完整且更具說服力。「合」就是結局,一樣要綜觀「起承轉」來安排。
主角的目標在「起」顯現、在「承」強化、在「轉」否定,而我們在「合」便是要重申目標。藉由「正面」「負面」「正面」的呈現順序,讓主角的目標達成更具意義,主題的說服力也更強。
目標、阻礙、行動、結果、意外、轉彎、結局
被稱為台灣70後最會講故事的許榮哲先生曾說,他在上編劇課學「編故事」時,老師教給他們一個方法,只要問自己「七個問題」,就可以在三分鐘內,立刻說出一個「有開頭、有結尾、有衝突、有轉折」的完整故事。
這七個問題分別是:
-
第一個問題:主人翁的「目標」是什麼?
-
第二個問題:他的「阻礙」是什麼?
-
第三個問題:他如何「努力」?
-
第四個問題:「結果」如何?(通常是不好的結果。)
-
第五個問題:如果結果不理想,代表努力無效,那麼,有超越努力的「意外」可以改變這一切嗎?
-
第六個問題:意外發生,情節會如何「轉彎」?
-
第七個問題:最後的「結局」是什麼?
把上面的七個問題簡化之後,就可以得到故事的公式:
1. 目標 → 2. 阻礙 → 3. 努力 → 4. 結果 → 5. 意外 → 6. 轉彎 → 7. 結局
把這七個問題的答案串起來,就形成一個故事,你也可以用這七個問題去逆向拆解故事,倒著學習。
以上三種不同的故事框架,卻都異曲同工指向:圍繞主角陷入困境時遇到的麻煩,講述他為了擺脫困境、解決麻煩而行動的過程,最後給出一個結局。
在故事中加入不同元素,就可以讓故事更精彩紛呈,世界上其實沒有不會說故事的人,其實每個人都有說故事的天份,善用故事框架,就能把故事的開關打開,從今天起,你也可以試著向身邊的人說一個有趣的故事。
《快接桌遊》行銷場
就會告訴你如何用故事來行銷,不只說故事,更去感受每個人不同的故事,各縣市名額有限,快來報名吧!
![]() ![]() ![]() ![]() ![]() 查看快接桌遊活動說明 |
這是一場很值得你參加活動,邀請你一起體驗(4小時) |
如果喜歡我們的文章請幫我們按讚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們努力的最大動力
職培會臉書粉絲專頁→ https://www.facebook.com/176mtda
職培會客服line@連結→ https://line.me/R/ti/p/@176mtda